Index   Back Top Print

[ AR  - DE  - EN  - ES  - FR  - IT  - PL  - PT  - ZH_CN  - ZH_TW ]

教宗方濟各
第 27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
2019 年 2 月 11 日

「你們白白得來的,也要白白分施。」(瑪十 8)

 

親愛的弟兄姊妹們:

「你們白白得來的,也要白白分施」(瑪十 8)。這是耶穌於派遣宗徒們傳 報福音時所說的,好使祂的王國能夠藉著無以償還的愛的行動,獲得擴展。

第二十七屆世界病患日,將於 2019 年 2 月 11 日在印度加爾各答隆重慶祝; 教會身為她所有子女的母親,尤其是病弱者的母親,提醒我們:如同慈善 的撒瑪黎雅人那樣慷慨大方的行為,是最為令人信服的福傳途徑。照顧病 患,必須專業與溫柔兼備,殷勤侍奉,不求回報,猶如輕柔的撫觸,使人 深感受到鍾愛。

生命是來自天主的恩賜。聖保祿曾問說:「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?」(格 前四 7)。正因為人的生命是一份恩賜,所以絕不能被貶低為一件個人物品 或私人財產。尤其今日醫學發達,生物科技突飛猛進,極有可能陷我們於 操控「生命樹」的誘惑。(參閱:創三 24)

儘管時下盛行「用完即棄」與冷漠的文化,我卻要指出:「贈予」,正好向 目前當道的個人主義和社會分化的現象提出挑戰,同時促使各民族與文化 之間的合作及新的關係。「贈予」的前提是「交談」──開拓促進人性成長 及人類發展的各種網絡,得以突破社會原本建立的權力運作模式。「贈予」 不僅只是單純地給予禮物、轉交財產、致贈物品而已,甚至包含了付出自 己。「贈予」與送禮不同,導引人不計一切的奉獻自己,並激發出建立關係 的渴望。透過「贈予」,人們彼此肯定,是構成社群連繫不可或缺的要素。 「贈予」反映出天主的愛,聖子的降生及聖神的傾注是其高峰。 

我們每個人都是匱乏、貧困和亟需幫助的。我們一誕生就需要父母的照顧 才能存活;同樣地,在我們生命中的每個階段,都無法完全不求助於他人, 而是一直必須仰賴他人的幫助。身為「受造物」,我們在他人面前,或遭逢 各種境遇時,經常會察覺到自己的限度。只要我們願意坦白承認此一事實, 我們便能保持謙卑,更勇毅地實踐團結互助的精神,將之視為生命中絕不 可缺的美德。

承認此事實,這便催促我們要負責任地有所行動,去提倡個人及大眾兩者 密不可分的益利。只要我們不再將自己視為局外人,承認自己本來就和其 他人息息相關,感覺到跟他們如同弟兄姊妹,並能夠保持彼此友愛的關係, 就可以促進社會發展精誠團結的實際行動,其目的在於謀求眾人的福祉。 我們不應該害怕承認:自己不但需要幫助,更需要依靠他人。若我們單單 憑藉個人的努力,將無法超越本身的限度;所以我們不要再心懷恐懼,因 為天主也曾貶抑自己,屈尊就卑,成為耶穌,與人同在(參閱:斐二 8)。 直到今天,祂仍常俯身親近我們;每當我們貧困缺乏時,祂總是前來援助 我們,給予我們超出想像的各樣恩賜。

鑑於本屆世界病患日將在印度隆重慶祝,我懷著喜樂之心及景仰之情,希 望能喚起眾人對加爾各答的聖德蘭嬤嬤的記憶──她是愛德的楷模,使人 看見天主對窮人和病人的愛。在她的宣聖典禮時,我曾說:「不論就德蘭嬤 嬤生命中的哪一個層面來看,她都是一位慷慨的分施者,大方地給予人天 主的慈悲──因為她總是親切待人,又挺身捍衛那些未出生的胎兒和那些 被遺棄的生命,一生為他人而活。(……)她俯身親近那些被消磨殆盡、被 任意棄置路邊的可憐人們,在他們身上認出天主賦予他們的尊嚴;她使世 上的權勢,在聽到她發聲以後,在面對他們一手造成的貧窮(……)所衍 生的各種犯罪行為時,能夠承認自己有罪。為德蘭嬤嬤而言,慈悲是『鹽』
, 給她的善工增添滋味;也是『光』,照亮許多人的黑暗:他們對自己的貧窮 和痛苦,早已欲哭無淚。直到今天,她過去在加爾各答市區和現今仍然存 在的市郊地區所達成的使命,對我們來說,強而有力地見證了天主對最小 兄弟無微不至的照顧。」 (《證道詞》,2016 年 9 月 4 日)

聖德蘭嬤嬤幫助我們了解,我們行為的唯一標準,就是對所有人類無私的 愛,不分語言、文化、種族或宗教。她的芳表,仍持續不斷地引導我們,為那些渴望被了解和被溫柔對待的人們──特別是那些受苦的人們──開 展喜樂與希望的疆界。慷慨服務的精神驅使很多志工們,在健康照護中以 令人折服的方式體現慈善撒瑪黎雅人的靈修,並支持他們的工作。在此我 要向所有載運及救助病患的志工組織,以及所有籌辦血液、器官和組織捐 贈活動的人士,為表達我的感謝與鼓勵。志工服務的特色,是藉著你們的 臨在而得以體現出來,就是教會對病患的關懷照顧,並維護病患的權益, 尤其是那些因疾病侵擾而須要特殊救助的病患。許多志工努力提高大眾對 疾病的意識,並加強對疾病的預防。你們在醫療院所及病患住家所做的志 工服務,從提供健康照護到給予精神上的支持,都極為重要。多少患病者、 孤獨者、年長者和身心孱弱者,皆從中獲益。我勉勵你們繼續在這個俗化 的世界做教會臨在的標記。志工是良友,不求己利,病患可以放心地和他 們訴說個人的想法,並流露真情;透過他們耐心的傾聽,病患能夠從被動 地接受照顧,到主動地參與一份彼此互惠的關係,藉此重建希望,並保持 開放的心,去接受更完備的治療。志工服務所要傳遞的,是慷慨付出的價 值觀、行為和生活方式,發自內心,並使健康照護更加人性。

天主教會的健康照護機構,不論設立在世界上較為發展的地區或較為貧窮 的地區,都應該秉持大方分施,不求報償的精神,遵照福音,經營其所屬 事業。面對當前社會人們抱持的種種心態,比如:不顧一切爭取利益、凡 付出必求回報,以及對人只有利用沒有關懷等等,隸屬天主教會的服務單 位,卻蒙召奉行自我奉獻、慷慨大方和團結互助的律則,成為眾人的楷模。

我敦促每一個人,不論階層,為能克勝謀利文化和「用完即棄」的文化, 務必要推動慷慨分施和大方贈予的文化。天主教的健康照護機構,絕不能 陷入誘惑,淪為單純的營利事業;與其汲汲謀利,更應該對人照顧周詳。 眾人皆知,個人的健康與他人息息相關,不但要能和他人有良好的互動, 並需要付出信任及友誼,同時發揮團結互助的精神。健康是一份寶藏,唯 有將之與人分享,才能完全享有。一個基督徒是否健康,端看他/她有無 展現出慷慨分施的喜樂。

在此,我將你們所有的人託付於瑪利亞──病人之痊。願她幫助我們,秉 持相互對談和彼此接納的精神,分享我們所領受的各樣恩賜,如同弟兄姊 妹般地生活,互相關照,以慷慨的心大方分施,體驗捨棄己利服務他人的 喜樂。我懷著對你們的感情,向你們保證,我和你們所有人在祈禱中緊密 相連,並全心賜予你們宗座遐福。

教宗方濟各
梵蒂岡 2018 年 11 月 25 日,
基督君王節

(台灣地區主教團祕書處 恭譯)

 



Copyright ©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-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